??萬物生長靠太陽,如何才能高效利用太陽能一直是科學界關注熱點。近日,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的王賢保教授團隊利用碳基材料,開發(fā)太陽能水蒸汽技術,可快速將冷水變成蒸汽,將太陽能光熱轉換效率提高到九成,在海水淡化等領域有廣泛的應用前景。不久前,英國著名化學新聞雜志《化學世界》對此項研究進行了專訪報道。
巧用石墨讓冷水直接變水蒸汽
“普通的太陽能光熱轉換采用的是太陽能集熱管的方式,像太陽能熱水器的利用效能只有20%。”王賢保發(fā)現(xiàn),石墨烯氣溶膠在陽光下,可以將水汽化成水蒸汽,而且本體水的溫度遠低于其沸點。“現(xiàn)有的太陽能海水淡化技術,要蒸發(fā)海水收集蒸汽,太陽能利用效率低;反滲透膜分離淡化法耗能低,但海水預處理要求高,工程造價和運行成本高。我們的石墨烯氣溶膠要簡單高效得多。”
“不需要把水燒至沸騰,也能產生水蒸氣,原料只是普通的石墨粉。”王賢保表示,科學家們一直在想辦法利用太陽能,石墨烯等碳基材料正是近年來的研究熱點。
反復試驗后,王賢保團隊將石墨烯氣溶膠制備成一張神奇的“薄膜”,不僅可以隨波漂浮在水面上,在模擬太陽光條件下,水蒸發(fā)速率可以提高13倍,“薄膜”附近水體溫度最高也只有45°C。“這種漂浮的石墨烯光熱轉換效率高達94%,而傳統(tǒng)商業(yè)光伏電池的能量轉換效率僅為10-20%。”
這項技術受到了多方關注,日本國立材料研究所光電子納米工程學研究員評論稱,王賢保教授團隊用一個簡單的方法構筑出高效的太陽能吸收材料,并且可以實現(xiàn)規(guī)?;a。
高貢獻度背后是不斷試錯
在我校,王賢保是ESI貢獻度最高的教授之一,發(fā)表在國際期刊上的論文被SCI引用1800余次,他引1500余次。
與材料打了20多年交道,王賢保覺得越做越有意思。“挑選出最適合的材料,是個不斷試錯的過程,考驗著科研人員的智慧與毅力。”在他看來,只有顛覆性技術才能不被“卡脖子”。
比如在太陽能蒸汽技術上,王賢保團隊一開始是把貴金屬納米顆粒分散在水體中,但是效果不理想、成本也高;后來課題組做了氧化石墨烯與貴金屬結合的納米流體,但是回收困難也容易造成二次污染;多方試驗后,確定了三維材料石墨烯氣溶膠;最后,他們創(chuàng)新制備出漂浮式“薄膜”。
研究生劉行航難忘炎熱的夏季,王賢保帶著學生們在教學樓頂制備了一個微型設備觀測。鋪著瀝青的樓頂溫度飆升,他們卻雷打不動地記錄了兩個月,考察技術的實際效果。“很辛苦,王老師白天有繁重的行政工作,只能晚上給學生上課,周末召集課題組開會,他總能啟發(fā)我們不斷改進。”
如今,這項技術已經申請了10項國家發(fā)明專利,其中5項獲得授權,獲得多項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先進太陽能蒸汽技術。“現(xiàn)在還在開發(fā)新型光熱材料,對技術和設備不斷進行完善,將來可以用到太陽能光熱發(fā)電、海水淡化、污水處理、醫(yī)療消毒等領域。”王賢保對前景充滿信心。
版權與免責聲明:
(1) 凡本網(wǎng)注明"來源:顆粒在線"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顆粒在線,未經本網(wǎng)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獲本網(wǎng)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顆粒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wǎng)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2)本網(wǎng)凡注明"來源:xxx(非顆粒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wǎng)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且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wǎng)站或個人從本網(wǎng)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wǎng)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3)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fā)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wǎng)聯(lián)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