顆粒在線訊:如果半導體碳納米管可以排列成密集的陣列,那么它們有望比場效應晶體管(FETs)中的Si具有更快的性能和更低的功耗。在此,來自美國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的MICHAEL S.ARNOLD等研究者,證明了在液/液界面收集的納米管,可自組織形成二維(2D)向列液晶,與流體對齊。實現了用于晶圓級電子設備的對齊二維碳納米管液晶。相關研究人員稱利用這項新技術可以實現在工業(yè)規(guī)模中實現碳納米管的高度排列,填補了碳納米管界近30年來存在的空白。相關論文以題為“Aligned 2D carbon nanotube liquid crystals for wafer-scale electronics”發(fā)表在Science Advances上。
隨著場效應晶體管(FETs)不斷縮小,傳統(tǒng)半導體器件的節(jié)點縮放變得越來越困難,因此,必須研究其他的下一代材料了。碳納米管是一種候選材料,預計在功率效率、靜電門控制和開關速度方面優(yōu)于傳統(tǒng)半導體,但只有當組織成整齊的陣列時。此外,可以通過溶液或其他低溫方法沉積的對齊陣列,可能會打開三維(3D)集成電路的大門,以增加FET的面積密度。
利用溶液法制備納米管陣列和其他各向異性粒子的方法,例如:使用剪切真空過濾、定向蒸發(fā)、介電電泳、蒸發(fā)自組裝、彈性釋放、尺寸限制自對準、DNA定向組裝、Langmuir-Blodgett和Langmuir-Schaefer等,前人都進行了研究。然而,在這些方法在滿足半導體電子工業(yè)的需要之前,還需要進行更多的研究。例如,需要特別大的剪切速率來實現納米管薄膜的沉積,即使是相對較差的準對齊的塊狀墨水溶液,蒸發(fā)自組裝是一個緩慢的過程,導致密集的納米管咖啡環(huán),很難進行有效的靜電柵極。除了對齊之外,尤其重要的是實現晶圓尺度上的均勻性,以及在中間納米管填充密度約為100 μm-1的情況下實現部分單層覆蓋。
廣泛地說,納米粒子在溶液中在液體界面上的自組裝,為制備超分子和二維納米結構提供了一條有吸引力的途徑。這種組裝是高度動態(tài)的,能夠快速糾正缺陷,而不是直接在基片上組裝和沉積。納米粒子在液/液界面的吸附會使液/液界面能最小化,納米粒子的大小、界面張力和粒子表面潤濕性都會影響界面吸附。當各向異性粒子(如棒狀粒子)聚集在液/液界面時,就會形成液晶向列組合。
在此,研究者證明了在液/液界面收集的單壁碳納米管,可以形成二維向列液晶組件,為獲取高性能電子所需的納米管陣列屬性提供了一條途徑。在連續(xù)的過程中,二維液晶被轉移到基片上,產生排列在±6°內的密集納米管陣列,這是電子學的理想選擇。由于底層的液晶現象,納米管的有序度隨濃度的增加和溫度的降低而提高。傳輸組件的良好對齊和均勻性,使FETs具有異常的通態(tài)電流密度,在僅0.6 V時平均為520 μA μm?1,變化僅19%。帶有離子凝膠頂門的場效應晶體管,表現出低至60 mV 10-1的亞閾值擺動。與此同時,研究者實現了在10厘米襯底上的沉積,證明了二維納米管液晶用于商業(yè)半導體電子的前景。
圖1 TaFISA二維液晶界面組裝實驗裝置。
圖2 流動對TaFISA對準的影響,以及在10厘米寬的SiO2/Si晶片上TaFISA對準的演示。
圖3 量化流量對TaFISA排序的影響。
圖4 濃度和溫度對TaFISA的影響。
圖5 基于FESA和TaFISA碳納米管陣列的FETs電荷傳輸測量。
圖6 FESA和TaFISA碳納米管陣列的背門控電荷輸運測量與陣列形貌相關。
綜上所述,這些結果表明,碳納米管收集和限制在二維液/液界面,通過液晶現象自組織,并與流動整體對齊。由此產生的納米管組件可以轉移并沉積到基片上,以創(chuàng)建具有特殊局部對齊(±6°)的晶圓級陣列。
版權與免責聲明:
(1) 凡本網注明"來源:顆粒在線"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顆粒在線,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顆粒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2)本網凡注明"來源:xxx(非顆粒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且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3)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fā)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