顆粒在線訊:質譜成像技術是近年來快速發(fā)展的分子成像技術,廣泛應用于蛋白質、多肽、磷脂、氨基酸、寡糖等生物分子的成像。由生物質或化石燃料的不完全燃燒產生的煙塵、黑碳和柴油發(fā)動機顆粒等碳質氣溶膠,通常是PM2.5等復雜大氣顆粒物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些大氣顆粒物嚴重影響人類的健康。因此,追蹤真實的氣溶膠粒子多種成分的體內行為十分重要,但由于其復雜性,現有方法尚無法實現。
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活體分析化學院重點實驗室研究員聶宗秀課題組長期致力于開發(fā)生物質譜成像新方法,對顆粒質譜與成像開展了系統(tǒng)的探索研究。2015年,課題組利用激光解吸電離的方法(LDI-MS)實現了碳納米材料的免標記體內原位質譜成像(Nature Nanotech. 2015, 10, 176)。進一步地,課題組將該方法擴展到納米載藥體系研究中,實現了包括二硫化鉬、金納米顆粒、黑磷和碳納米管等在內的納米載藥體系在小鼠原位腫瘤的分布和藥物釋放行為研究(Science Advances, 2018, 4, eaat9039)??梢灶A見,基于該技術原理,未來將有更多的納米體系相關科學問題可以通過質譜成像方法進行體內原位分析研究,這對于了解納米顆粒的體內行為和相互作用具有重要意義。
最近,該課題組利用前期建立的納米材料質譜成像方法,實現了大氣碳質氣溶膠顆粒物(PM2.5)在小鼠肺中的多組分成像研究,獲得了碳質氣溶膠中有機碳(OC)和無機(或元素)碳(EC)的分布差異。定量結果顯示,OC在肺實質中釋放更多,并且能夠比EC更快地被肺部清除。原位肺癌模型的結果顯示,OC比EC能夠更深入地進入癌組織區(qū)域。此外,科研人員還對肺外器官中EC和OC的特異分布進行了定量分析,并在原位肝癌模型中也觀察到了與肺部相似的結果。
相關研究成果發(fā)表在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上,并被選為Inside back cover和Hot paper。
質譜成像揭示碳質氣溶膠顆粒物(PM2.5)中有機碳和元素碳在體內特異性分布差異
版權與免責聲明:
(1) 凡本網注明"來源:顆粒在線"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顆粒在線,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顆粒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2)本網凡注明"來源:xxx(非顆粒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且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3)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fā)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