顆粒在線訊:中國科學院生態(tài)環(huán)境研究中心環(huán)境化學與生態(tài)毒理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劉思金研究組與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員方敏等合作,在細顆粒物改變流感病毒感染特征的研究中取得新進展。近期,相關研究成果發(fā)表在《科學進展》(Science Advances)上,并被《自然》(Nature)作為研究亮點(Research Highlight)報道。?? ?
目前,研究認為大氣細顆粒物可能增加了流感病毒等病原微生物的傳播和感染風險。然而,顆粒物的攜載作用是否改變流感病毒的感染活性和感染過程,以及顆粒物/病毒復合體對機體的損傷靶點與單純的病毒感染相比是否發(fā)生改變等方面仍存在問題,亟待解答。
該研究發(fā)現(xiàn)大氣細顆粒物與流感病毒存在活躍的相互作用,以及顆粒物負載的病毒仍具有強感染活性,且顆粒物的理化性質(如親疏水特性等)是影響病毒負載量和感染過程的重要因素。在流感病毒感染早期,顆粒物通過網格蛋白介導的內吞作用(clathrin-mediated endocytosis)等途徑,促進病毒以非唾液酸受體依賴的方式進入宿主細胞;而在感染后期,顆粒物與脂筏結構域(lipid raft domains)相互作用促進子代病毒從細胞膜出芽釋放,這揭示了顆粒物促進流感病毒內吞和出芽釋放的機制。動物感染實驗進一步發(fā)現(xiàn),顆粒物顯著改變了流感病毒在呼吸道的分布,在感染早期親水性強的顆粒物快速地運載病毒進入肺部,而疏水性強的顆粒物則將病毒阻滯在鼻腔中。更為重要的是,顆粒物可以運載病毒突破氣血屏障,到達肺外器官(如肝臟、脾臟和腎臟),導致更嚴重的損傷結局,包括全身性炎癥、局部組織損傷和體重減輕等。核心發(fā)現(xiàn)如下示意圖所示。該工作對于探討大氣細顆粒物等環(huán)境因素對病原微生物傳播和感染的影響具有啟發(fā)意義。 ??
《自然》對上述成果進行了專文報道,認為該研究“有助于解釋為什么空氣污染嚴重時流感病毒感染更加嚴重?!毖芯抗ぷ鞯玫絿易匀豢茖W基金、國家重點研發(fā)計劃和中國科學院青年創(chuàng)新促進會等的支持。 ?????
生態(tài)中心等在細顆粒物改變流感病毒感染特征方面取得進展
版權與免責聲明:
(1) 凡本網注明"來源:顆粒在線"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顆粒在線,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顆粒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2)本網凡注明"來源:xxx(非顆粒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且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3)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fā)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lián)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