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外媒報道,如今全世界幾乎都認為固態(tài)電池將在儲能領域掀起一場革命。一些人甚至在該技術上押注了資金,例如大眾汽車公司和比爾·蓋茨(Bill Gates)紛紛投資QuantumSpace。然而有一個人對固態(tài)電池技術卻持有不同看法,他就是Gene Berdichevsky,他曾是特斯拉公司的一名工程師,負責Roadster車型的電池包。在離開特斯拉之后,他成立了一家名為Sila Nanotechnologies的公司,并表示固態(tài)電池為“虛假的希望”。
特斯拉充電樁,圖片來源:特斯拉官網
他和Sila Nanotechnologies的另一位創(chuàng)始人Gleb Yushin一起發(fā)表了一個白皮書。在這份文件中,兩個人都預計鋰電池才是真正的未來。他們相信,在未來5至10年中,鋰電池的價格將下降到每千瓦時50美元的水平。
在兩種新型負極材料的幫助下,電池價格將繼續(xù)下降,這兩種材料一種基于金屬氟化物,另一種則是基于硫。這份白皮書稱,將它們與硅材料正極進行配對使用,可能會在2030年時讓電池的價格下降到每千瓦時50美元,并且在2040年時讓價格繼續(xù)下降到每千瓦時40美元。
這份白皮書還表示,固態(tài)電池面臨著一些很難攻克的技術難題。除了形成枝晶以外,其固態(tài)電解質還很容易產生微小裂紋。此外,目前對這項技術的投資也存在問題。
當前建設中的所有電池工廠,其目標都是生產普通鋰電池,而固態(tài)電池需要完全不同的機械和制造技術,即使能夠證明固態(tài)電池技術是可行的,這項技術也將需要更多的投資來進行生產。兩位作者提出的討論非常有意義,尤其是在當前沒有哪家公司能夠馬上生產出可行的固態(tài)電池的情況下。
版權與免責聲明:
(1) 凡本網注明"來源:顆粒在線"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顆粒在線,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顆粒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2)本網凡注明"來源:xxx(非顆粒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且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3)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fā)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